【医院动态】预防卒中,你我同心——天津医大二院多学科联合举办预防脑卒中公益咨询活动
日期:2018/10/30 10:51:52 来源:天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18年10月29日是第13个“世界卒中日”,世界卒中组织确定今年的主题是:“卒中后重新站起”, 呼吁“卒中后正确的治疗、康复与支持可以让患者生命质量更高、生活更加美好”。
为加强脑卒中防治宣传工作,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脑卒中预防意识,我院副院长李新教授带领神经内科、保健医疗部/老年病科及护理专家团队于10月29日上午在天津医大二院(B座)门诊一楼大厅举办防治脑卒中公益咨询活动,活动当天免费发放脑卒中宣传资料同时志愿者佩戴红色手环,现场火热而有序,咨询和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我院临床专家们认真接待每一位前来诊治的患者,仔细倾听患者及家属叙述病史,对患者的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并制定下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做到让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及家属满意。
当天下午,我院神经内科在B座十楼阳光室举办脑卒中防治知识宣教讲座,重在提高广大群众正确识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及早期症状、加强对脑卒中的预防意识。
近日,我院成功入选为河西地区唯一一家卒中急救地图医疗机构,为提高广大患者预防脑卒中意识,强化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早诊早治,积极推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我院会继续秉持“尊重生命、传承创新、敬业奉献”的理念,以提高学科建设和临床医疗技术水平为核心,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医院的建设,为我市医疗事业的发展及人民的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天津市卒中急救地图发布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高的特点,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时间就是大脑”,愈早识别、愈早送医、愈早救治,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后期的恢复效果、对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十分重要。打通这条生命通道,需要患者家庭、医疗机构、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2018年10月29日是第十三个“世界卒中日”,市卫生计生委正式发布了天津市卒中急救地图,这不仅标志着我市网络化脑卒中急救体系初步形成,也为大家共同参与提升脑卒中患者救治效率提供了平台。
我市首批入选卒中急救地图的医疗机构共35家(见附件或附图),是依据医疗机构目前的卒中救治能力,经过严格筛选和考核确定的,与我市现有的1个急救中心、6个急救分中心、55个急救站点形成了覆盖全市的脑卒中急救网络。
我市居民可通过关注“天津卒中急救地图”微信公众号或加载“天津卒中急救地图”微信小程序使用卒中急救地图。目前,卒中急救地图具备指导识别中风、展示我市入选医疗机构名单、坐落地址和按距离排序、线路导航及脑卒中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等功能。未来,卒中急救地图的功能还将向智能化发展,为群众、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卒中救治医疗机构等提供更高效的支持。
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疾病,近年来我市通过积极开展卒中中心建设,规范卒中诊疗管理,大力推广静脉溶栓等适宜技术,仅2014至2017年就让超过1万名患者避免残疾,减轻了相关经济负担超过7个亿。近年来,我市静脉溶栓量以平均每年26.36%的速率增长,患者到达医院至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的平均时间却平稳下降,由2014年的69分钟降至目前的47.77分钟,这充分说明了我市医疗机构的诊疗流程和各科室的相互协作更加顺畅规范,社会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也越来越透彻。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加强脑卒中救治网络建设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环节。今后,市卫生计生委将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预防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探索建立心脑血管重大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治体系,不断强化脑卒中高危因素的早诊早治,积极推进居民健康生活方式,逐步打造我市脑卒中“1小时黄金时间救治圈”,尽快降低我市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附件
我市卒中急救地图第一批入选医疗机构
(排名不分先后)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天津市人民医院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天津市海河医院
天津市环湖医院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天津市泰达医院
天津市西青医院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
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天津市北辰医院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
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天津市宁河区医院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四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特色医学中心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
天津海滨人民医院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医院
海洋石油总医院
天津港口医院
天津市黄河医院
天津市第一医院
天津市红桥医院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
天津市津南区咸水沽医院
天津医大二院神经内科专题片
https://v.qq.com/x/page/x0772vzjflr.html
天津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李新教授对预防脑卒中进行详细的科普解读。
李新教授提醒预防脑卒中首先从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开始,脑卒中的发生不仅与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有关,还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李新教授强调,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010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人,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女性2.4%,此外,有调查显示中国15岁以上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因此,戒烟形势依然严峻,吸烟通过多重途径加快脑卒中的发生,比如烟草成分摄入升高血压血脂,导致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还可以增加血小板聚集,从而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提醒吸烟者,戒烟可以大幅度降低脑卒中风险,预防卒中,从戒烟做起。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60g的人群发生卒中的风险增加64%,因此男性每天饮酒量高度白酒不超过50ml(1两,酒精含量<25g),啤酒不超过640ml,葡萄酒不超过150ml(女性酒精量需减半)。与正常体重青年人群相比,超重与肥胖青年以后脑卒中风险增高了36%和81%,因此在超重和肥胖者中,推荐减轻体重。适度的运动可降低脑卒中风险,积极参加运动的人脑卒中和死亡风险较极少活动的人降低25%~30%。应选择适合自己的体力活动,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进行体力活动前,应全方位考虑能承受的运动限度,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中等或中等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或其他有氧代谢运动等)。
此外,合理膳食也有助于降低卒中风险。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可降低脑卒中的风险,在至少每月吃一次鱼类的人群中,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降低31%。每日饮食种类应多样化,使能量和营养的摄入趋于合理;采用包括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以及总脂肪和饱和脂肪含量较低的均衡食谱。推荐食盐摄人量≤6g/d,钾摄入量≥4.7g/d,强调增加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的摄人并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每日总脂肪摄入量应小于总热量的30%,饱和脂肪小于10%;每日摄入新鲜蔬菜400~500g、水果100g、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每周3~4个;奶类每日250g;食油每日20~25g;少吃糖类和甜食。限制总热量,尤其要控制油脂的类型和摄入量。主要措施是减少动物油和胆固醇、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适量选用橄榄油。高胆固醇的食物主要有动物内脏、蟹黄、鱼子、蛋黄、鱿鱼等;反式脂肪酸的主要来源为含人造奶油食品,包括各类西式糕点、巧克力派、咖啡伴侣、速食食品等。橄榄油应注意将烹调温度控制在150℃以下。营养均衡方面,膳食结构与数量的“十个网球”原则,每天不超过一个网球的肉类,相当于两个网球的主食,要保证三个网球的水果,不少于四个网球的蔬菜。
李新教授提醒脑卒中应早诊早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大部分患者或多或少会有后遗症,最常见的就是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卧床不起,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卒中的最佳救治时机将为发病的前几个小时,特别是发病4.5小时内可静脉溶栓治疗,可大大地减低患者的致残率。因此,一旦发生脑卒中征兆如头晕、头痛、言语障碍及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要迅速拨打120或及时到医院就诊;牢记“时间就是大脑”。